回首頁 關於本會 最新消息 課程資訊 活動訊息 特約商店
臺灣人‧臺灣事...九九重陽與祀神
九九重陽與祀神

文/林文龍/本館編輯組研究員

   「九月九,風吹(箏)滿天哮」,這是臺灣念謠中眾所熟知的句子,天氣入秋,金風送爽,到處充滿著「天涼好個秋」的舒適感。秋天有三大民俗節日,依次是中元、中秋及重陽。依照傳統的數字觀念,九是陽數之極,兩個最大的陽數重疊,故稱為重陽。

  登高避厄,是重陽節最重要民俗行事。不過,這種習俗在臺灣幾乎消失,重陽反而是屬於祭祀的節日。傳統上神明的由來,有許多是自然崇拜予以轉化而來。神明必須有誕辰,方便信眾慶祝、祭祀,但淵源於自然崇拜的神明,很難有確切的生日,只好依託有長長久久之意的九九重陽,作為神明生日(或成道日),與民眾比較熟悉的是玄天上帝(帝爺公)、天上聖母(媽祖)與中壇元帥(三太子),其實還有社會大眾較為陌生的張道陵昇天、孔聖父啟聖王聖誕、酆都大帝聖誕、琉璃光佛誕辰、斗姥元君聖誕、臨水李奶夫人誕辰。

  臺灣的媽祖慶典,偏重在農曆三月,有所謂「三月瘋媽祖」的盛況,重陽的媽祖熱鬧,只有近年彰化縣辦理的各鄉鎮媽祖廟聯合遶境活動。至於玄天上帝誕辰,明代出版的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,作九月九日,但臺灣通常將玄天上帝分為大帝、二帝、三帝,只有二帝誕辰保留在明代的九月九日,普遍都作三月三日。至於中壇元帥,俗稱太子爺或太子元帥,源出《封神演義》,故事常在影劇演出,為兒童守護神。過去多屬較靜態的祭祀活動,近年「電音三太子」的崛起,成為民俗藝陣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
  玄天上帝信仰源自北方七宿信仰,總稱為玄武,其信仰源遠流長,且極為複雜,略過不述。北方七宿位於北極,在現代氣象未興的年代,可作為海上航行指標,因此早年玄天上帝多被奉為航海之神,以武當山為其道場,信仰遍及各地,明朝時代,崇信尤篤。此外,玄武七宿的排列,略如龜蛇糾纏,以是玄天上帝乃以足踏龜蛇為造型,民間傳說神威可以降伏龜蛇為祟,也因此玄天上帝乃由航海之神,蛻變為庇祐臺灣開發的守護神。

  臺灣的民間信仰當中,在科舉時代,文昌帝君主宰功名祿籍,是讀書人信仰最虔誠的神祇,自然也包括了配祀之神魁星。秋涼之後的臺灣,七夕、中秋、重陽三大節日,讀書人都祭祀魁星,也衍生不少熱鬧民俗,有名的「擲四紅,博狀元餅」即是,至今仍為金門的年度盛事,臺灣則較為式微。讀書人的重陽節祭祀活動,大多偏向於殺狗取頭祭魁行事,也成為宦遊人士絕佳的作詩材料,乾隆初年巡臺御史熊學鵬有「九日」寫景詩詠道:
  
  「朝來門巷集儒巾,屠狗吹簫共賽神(原注:臺俗七夕、中秋、重陽,俱祀魁星。是日,儒生有殺犬取其首以祀者)。蝴蝶花殘清入夢,鯉魚風老健於春。酒澆幽菊舒黃蕊,琴鼓飛鳶颺碧旻(重陽前後競放紙鳶,如內地放風箏)。並著單衫揮羽扇,炎方空說授衣辰。」前兩句指的就是祭祀魁星奇俗。

  祀神之外,重陽節也是臺灣民間重要的祭祖節日,尤其是祖籍漳州的地區,稱之為「做總忌」。這些地區當先人題入「公媽龕」之後,便一律在重陽節祭祀。不過某些地方,卻將祖先忌辰寫在紅紙,貼於廳壁備忘,逢辰逐一做忌,數代之後,往往不知所祭對象,且滋生困擾,反不如重陽節「做總忌」為佳。

台中市觀光導遊協會 Taichung TourGuide Assocation 聯絡我們 目前累積瀏覽人數:1493412 本網站系統由呈明影像科技設計維護